群体由树枝状分枝和小枝组成,形态变化多样。该种的主要特征是不形成“疣状突起verrucae ”或突起变成小枝,趋过渡类型。杯形珊瑚属的其他种类都有“疣”,以示区别。珊瑚杯(Calices)在分枝基部呈圆形,直径约1.0mm,杯间距离大,共骨上长有尖刺;小枝上的珊瑚杯呈长卵圆形,杯间距离小,共骨上少刺或光滑。珊瑚杯中有两轮不完全隔片,呈细齿状,轴柱无或微突瘤(a low boss)。生活时该种主要分布在礁坪上。群体为淡黄色、玫瑰红色、粉红色,常见颜色为黄褐色。该种是造礁石珊瑚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较集中的实验种类。
[1]邹仁林.中国动物志_无脊椎动物_第二十三卷_腔肠动物门_珊瑚虫纲_石珊瑚目_造礁石珊瑚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1.
[2]戴昌凤,洪聖雯.台湾石珊瑚志I-复杂类群[M].台湾: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,2009.
[3]戴昌凤,洪聖雯.台湾石珊瑚志II-复杂类群[M].台湾: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,2009.
[4]Moritaka Nishihira,J.E.N.Veron.Hermatypic corals of Japan[M].Tokyo:KAIYUSHA.1995.
样品图片 Photo of samples
鹿角杯形珊瑚样品图片.jpg
海底图片 Live photos
OLYMPUS DIGITAL CAMERA
鹿角杯形珊瑚海底图片.jpg
分类学骨骼图片 Photo of skeleton
OLYMPUS DIGITAL CAMERA
鹿角杯形珊瑚骨骼图片1.jpg
OLYMPUS DIGITAL CAMERA
鹿角杯形珊瑚骨骼图片2.jpg
分类学特征参数统计 Parametric statistics
分布 Distribution
主要分布:印度一太平洋区的广布种。海南周围分布:后海、鹿回头、西岛、分界洲岛、西沙洲岛、西瑁岛、大东海、小东海、白排、陵水、琼海、文昌、抱虎角、万宁、西沙群岛甘泉岛、金银岛、全富岛、 晋卿岛、羚羊礁、华光礁、中建岛、盘石屿、赵述岛、东岛和永兴岛、南沙群岛、仁爱礁、仙娥礁、信义礁、舰长礁和牛车轮礁等。

分布图